查看原文
其他

楞严讲解65: 看看大家对圆瑛法师的评价是如何

慧律法师 青袍笔记 2022-11-03

凡有言谈皆无实义,用嘴巴或文字说法,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,万不可执著于文字,误了自己!

楞严经  科判与序文-4   (建议在wifi下观看)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z0519ghhysu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楞严经  科判与序文-5     (建议在wifi下观看)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a0519x9ygb4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楞严讲解65:

慧律法师《大佛顶首楞严经》讲座视频:

科判与序文04

(在此感恩辛苦为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!)

请合掌,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(3称)

(讲义原文)【自序】 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

圆瑛上人,吾闽产也。幼失怙恃,依季父教养,颖悟绝人。甫成年,即受牒度,于石鼓山之涌泉寺,早参三昧,夙擅谭经,素以宏化利生为本愿。初主宁波接待寺,倡办宁波佛教孤儿院;次至泉州,重兴开元寺,创办开元慈儿院,孤露子弟,薰育者众。旋历内地,并南洋群岛,周流说法,于大乘教义,多所阐明。生平著作,编成法汇。近被推为宁波天童、七塔,二大丛林及中国佛教会首席。去年天童寺不戒于火,上人则奔走四方,募化重修,规模闳敞,为四明道场之冠。间亦稍治生产,为发展化育基金,是皆躬行实践,以求达其利济宏愿,固不仅以舌粲莲花见称也。今秋上人,莅京说法,持示所讲‘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经讲义’。其所发挥演绎,皆切于护国爱人,旨趣之宏,足维风化,爰乐而为之序。

民国二十二年十月一日      【闽侯林森敬撰】

好!翻开第1页,【圆瑛法汇序一】,这个序文非常重要,在讲经以前,先来一个简单的介绍,叫做序文。通常有自序,就是自己写的序文,就是为什么要写这一部《楞严经讲义》?另一个是请有德行的法师,或德高望重的护法居士大德,来作这个序文,共襄盛举这一本《楞严经讲义》的完成,看看大家对圆瑛法师的评价是如何?因此这个序文可是很重要的!

圆瑛法汇序一,圆瑛法师呢,我要叫他师公,因为他传法给明旸长老,我接了明旸长老的法,所以,这是我师公讲的,圆瑛法师,法汇序一。所以,我做他的徒孙,来弘扬他的楞严大法,恰到好处!

【圆瑛上人,吾闽产也。】这个「闽」就是福建,跟师父一样,我也是福建人,祖先是从福建漳州、泉州这一带,移民到台湾来的;不过,那是三、四百年以前的事,师父是在台湾土生土长的。吾闽产也,「产」就是出生,我们福建省这个地方出生的。【幼失怙恃】,这个念怙hù,底下那个念恃shì,《诗经.小雅》:无父何怙?无母何恃?比喻父母的意思。从小就失去了父母,叫做幼失怙恃。无父何怙,其实这个「怙」就是依靠,「恃」也是依靠。说:没有父亲,如何有依靠呢?没有母亲,哪里有依靠呢?所以,怙跟恃都是依靠的意思。幼失父母,【依季父】季父就是叔父当中排行最小者,就是小叔,依季父【教养,】【颖悟绝人。】就是绝顶的聪明,用我们现在来讲,叫做智商很高的人、领悟力很强的人。【甫成年,】「甫」就是刚到、方才,才到成年的时候,【即受牒度,】就是剃度,【于石鼓山之涌泉寺,早参三昧,】早年参学这个三昧,就是禅定,我们现在都是打禅七。【夙擅谭经,】这个「擅」就是擅于,就是专长的意思,一向擅于。谭经就是言谈,这个「谭」通谈话的「谈」。这个夙擅谭经,一向有这么样一个专长,能够言谈经论。【素以宏化利生为本愿。】他也是以弘法利生为本愿,跟师父一样,我也是以这个为本愿,一辈子都是这样做,无怨无悔。

【初主】就是负责。【宁波接待寺,】宁波在浙江。【倡办宁波佛教孤儿院;】收留那些孤儿。【次至泉州,重兴开元寺,】这就福建了。【创办开元慈儿院,】做一些慈善方面的。【孤露子弟,】这个「孤露」就是没有依靠,单独一个人叫做孤,无所依靠的一些子弟,收留这一些。【薰育者众。】「薰」就是薰习,接受他教育的很多,薰习教育者很多。

【旋历内地,】接着又经历了,来到什么?内地,什么叫内地呢?就是离海很遥远的地方,叫做内地。像台湾这个地形,四边都是海,没有内地可言;内地,如果以我们台湾来讲,那就是南投了。是不是? 旋历内地,【并南洋群岛,周流说法,于大乘教义,多所阐明。】「阐明」就是说明、显扬。意思是说:对大乘的教义来显扬它、来弘法。【生平著作,】把它【编成法汇。】这个「汇」等于归类的意思,我们说:词汇,词汇,就是这个汇。【近被推为宁波天童、】就是天童寺。【七塔,】就是七塔寺。【二大丛林及中国佛教会首席。】那么就是会长了,很了不起了,对佛教的贡献很大!【去年天童寺不戒于火,】「戒」就是慎,不小心着火,就是火灾,叫做不戒于火。去年天童寺不慎,不小心火灾了,烧完了,没钱,【上人则奔走四方,】

我们做徒弟的人到外面去,称自己的师父有二种称呼,让人家觉得说,你这个佛弟子是很有礼貌的,要称自己的师父说:我们上人,或者是我们的恩师。其他人一听到你这样子,对你的师父这么尊敬,也会特别的赞叹你,表示你能懂得用词,尊师重道。如果你轻视了你的上人;也许说,你的上人不会讲经说法,是个年纪很大的,看起来平平的,你就对他起轻慢心,你到外边去不称自己的师父,或者对你上人有所批评,这样会贬低我们自己的人格。因为连自己剃度的恩师、上人,都会轻视、都会批评的人,这不堪成就法器,不顺孝道。除非是邪知恶见、恶知见,你一刚开始不知道,拜了他为师,后来,你发现他是个魔、恶知见,离开了,怕众生堕入恶知见、火坑,下三途,那么,做批评,客观的比较,让众生不要盲目,这个没有罪,因为这个是为了法身慧命。

所以,还是要看那个上人有没有正知正见?是不是讲的是正法?如果是很平凡、不会说法,也是我们的上人。但是,会说法却乱说,把这个恶知见的毒瘤,灌输给无量无边的众生,断了无量无边众生的法身慧命,那么,这个徒弟站起来,登高一呼,这个徒弟功德无量!但是,这个徒弟必须要有大悟、精通三藏,才有办法,否则你乱批评,你怎么知道,你上人讲的法,是对还是不对呢?总不能凭你现在的情绪,去评论一个高僧大德啊!所以,我们要拿捏进退得度,还是要自己有功夫,否则我们还是做一个好的徒弟。

说:上人则奔走四方,【募化重修,规模闳敞,】就是宽大、开阔的意思。【为四明道场之冠。】四明道场,这个四明是浙江鄞县西南方,天台山北方上麓一带,山麓就是半山腰,总称为四明山,自古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。四明道场之冠,天台宗有四明尊者。【间亦稍治生产,】这期间也稍稍微做一些收入。【为发展化育基金,是皆躬行实践,以求达其利济宏愿,】

在这里还是要说明一下,我们中国的出家人;现在讲台湾,台湾的出家众很辛苦的,台湾的政府,并没有把哪一个道场列为国家的,所以,从来就没有拿钱出来说:这是我们国家级的道场,拨款一亿、二亿、三亿,来资助出家人建道场。所以,在台湾,所有的出家人要盖道场,无论比丘、比丘尼,盖道场统统是非常辛苦的,向信徒募款化缘,包括师父也是这样子。所以,我们变成如果要叫人家直接拿钱来,化缘的不多。

师父还算是有一点福报,像中华体育馆讲经讲了四天,就募了不少钱,算是有点福报;但是,平常呢?平常就很少人拿钱来。因此在台湾会产生一种现象,就是做法会、点灯、拔度,虽然是一种变相的化缘,但是,这个也是生存的必要条件。有一个比丘来到讲堂,说:慧律法师!您是一个很有福报的法师!我说:这怎么说呢?他说:我盖一个铁皮屋,要募款一百多万台币,才一百多万喔,搞了好几年,一百多万募不到。

所以,因为台湾的特殊情形,跟我们佛陀在世是完全不一样,佛陀当时在世,比丘不捉持生像金银宝物等,也就是佛在世,出家人不能拿钱,手都不准碰金钱。佛陀当时在世,旁边都有一个侍者,出家的比丘,叫做净人。泰国现在也是,泰国现在大和尚一出去,旁边都有这个侍者背着僧袋,比丘不拿钱的。但是,也发生很多的……这些居士,因为这个大和尚得到很多的供养,整个僧袋里面的钱统统带走了,也发生过这种情形。所以,收了一些红包,很不容易要盖道场,又让这些旁边的居士整袋都带走,所以,我就想到一个好的方法,就是自己带,比较没有危险。因此,时间跟空间不一样,你要怎么样来论断?

好!如果我们现在,全部要按照佛陀当时在世的生活,你叫做动弹不得。坐计程车要钱;泰国坐飞机,出家人如果坐在旁边,一个比丘坐在旁边,旁边统统不能坐女众,如果这一排有三个,三个位子统统要空出来,你知道吗?都不能碰到师父,也不能走近、靠近师父,都不行!也不能拿钱。所以,他们坐车子也不用钱,比丘坐车子不要钱,去泰国!

那在台湾呢?你上计程车,去跟计程车司机讲:我是比丘呢!比丘又怎么样?And so what?Money money!还是要钱啊!所以,在台湾你不拿钱没有办法!因此,不能怪台湾的法师这么聪明,叫你直接拿钱来,咱们彼此那种气氛有点不对劲,那么,所有的道场办个点灯,求佛菩萨加被;办个拔度、办个法会,大家顺便来参与这个殊胜的法会,从中来学习佛、法、僧,信徒也高兴,出家众多少也有一点收入,来做教育、建筑、弘法的基金。虽然是有点儿变相,但是,我觉得,他有的真的是有苦衷。

那么,在泰国,跟佛在世一样,他们建道场,都是政府补助,要建多大的道场,政府都有补助;当然,也有私人建的道场。所以,泰国是佛教的国家,是全国统统支持出家人,走到哪里,大家都知道礼敬三宝的观念,在台湾不一样!在台湾,基督教、天主教、一贯道、回教、佛教、道教、神教,对不对?统统有啊!是不是?所以,我在机场的时候,那个导游就说:喂!慧律!居然这样叫我啦,这如果在泰国,他就完了!泰国,哪里叫师父这样叫的?你去泰国看,师父坐在这个地方,那个徒弟的头,不能高于上人,上人就是高人一等,叫做上人。

你在泰国的时候,你去看啊,师父坐在这个地方;像我去泰国见那个大和尚,我们的华僧,他是在泰国,也是讲中文的。他的徒弟从门走进来,看到我跟他上人在讲话,都是几乎趴着、跪着,不敢头抬上来,我们二个已经坐得很低了,他那个头经过上人的前面,就是低得非常低。就是:我的头不能比师父高一点点,都不尊敬!是不是?那样子的恭敬三宝,因为整个佛教的国家就是这样子。所以,因为时空物移,来转移,因此在台湾这种情形变成说:你只能弘扬正法,让大家有佛、法、僧的观念,自己能够了解三宝的尊贵和可贵,他是脱离苦海的一个慈航,没有三宝,人天就昏暗,没有佛陀的智慧,没办法解脱,没办法了生死。所以,因此我们台湾须要继续的推广正法。

底下说:间亦稍治生产,为发展化育的基金,是皆躬行实践,都是亲自来。以求达其利济宏愿,所以,法师要有一个正确的观念,今天所有的财产,登记在我的名下的,统统是十方的,登记我的也好、登记徒弟的也好,没有一样是自己的。所以,我的心是很正的,我为常住来照顾这些金钱,注意这些经济的开支跟收入,为了是想做更大的佛事,就是弘法利生,没有一个「我」的观念,我来保护这些财产、来保护常住这个财产。

底下说:以求达其利济宏愿,【固不仅以舌粲莲花见称也。】舌粲莲花就是形容人的口才好,能言善道,有如莲花般的美妙。

【今秋上人,】今年的秋天,我们这个上人。【莅京说法,】「莅」就是到达。【持示所讲】拿出,来展示他所讲的。【「仁王护国般若波罗密经讲义」。】这一本讲义我有看过。【其所发挥演绎,】「演绎」就是推广事物的道理,叫做演绎。【皆切于护国爱人,】所以,一个出家人,一定要爱自己的国家,更爱全人类。所以,僧人一定要做爱国的僧人。【旨趣之宏,】「旨」就是宗旨;「趣」就是意趣;「宏」就是远大,宗旨意趣之远大。【足维风化,】足以……「维」就是维持;「风化」就是教化,足以作为我们的典范。「风化」就是等于我们的榜样、教育、教化。【爰】就是于是乎,【乐而为之序。】

【民国二十二年十月一日】,民国二十二,加11就是西元,22加11就是33,1933。你要把民国换算成西元不困难,就加11,就1933。【闽侯】这是地方名。【林森】林森。【敬撰】这个是个居士,恭敬的撰写。

第2页,(讲义原文)【圆瑛法汇序二】

闽中山川磅礴,灵气所钟,高僧辈出,黄蘖心要,百丈清规,古德流风,至今犹有存者。圆瑛法师,籍隶古田,蚤岁脱俗,真参实学,孜孜弗懈,卒能成就其德业,光明俊伟,与先哲同揆,乡人士皈依座下者,如水趋壑。比岁卓锡浙东,先后住持七塔、天童二寺,法雨覃敷,三根普被。余今夏会诣天童,参承道席,是时方演讲楞严,缁素翕集,法师阐明义趣,机辩纵横,听者无不悦服!又以持戒为学佛之要,每反复诰诫而不已。信乎宗说兼通,行解相应,足为学者之模楷也。今上海佛学书局,以法师平生撰著,汇刻行世,征序于余。夫我佛设教,法门虽广,无非使人解黏脱缚,明心见性而已。学道之士,真积力久,有悟于第一义谛,灵光独耀,迥脱根尘,虽不立文字可也;其或明宗弘教,发为文辞,等身著作,亦可也。何以故?此心既空,则文字与实相,不相违异,故法师愿力宏毅,所至修废举坠,钜细靡遗;至于挺身卫道,处事变艰危之会,不怵不挠,尤为难能可贵!惟其真理既彻,应物无方,虽炽然有为,而不著有为之相。故观法师之文,即事即理,圆融无碍,而佛法之体用彰明,具可于言外得之。呜呼!魔说害教,鱼目混珍,大法之陵夷甚矣!有如法师言句,引经据论,涵义深广,而归于平实,是能灿真灯于既昏,续慧命于将坠者,余安得不为之往复赞叹也哉!

民国二十二年十月一日     【闽侯林翔敬撰】

【闽中】你不能说福建中部。「闽中」就是福建这一带,要这样讲。地理很好,怎么样好?【山川磅礴,】这个念磅páng,磅礴是啥意思呢?就是广大无垠的样子,就是界限。广大无垠的样子,或者解释说:充沛的样子。意思是:福建这一带,地理相当好,山川广大无垠,水量又很充沛。【灵气所钟,】这个「钟」就是聚集;我们说:地灵就人杰,灵气所钟,这个灵气聚集。【高僧辈出,黄蘗心要,】黄蘗就是断际禅师,这个黄蘗《传心法要》,我们已经讲过了。【百丈清规,】马祖建丛林,百丈订清规。【古德流风,至今犹有存者。】到今天还存在着。

【圆瑛法师,籍隶古田,】古田也是在福建。「籍」就是籍贯;「隶」就是隶属于。意思就是:籍贯就是福建古田。这个「蚤」念的音,跟早上的zǎo的音,是完全一样的。【蚤岁脱俗,】意思就是:很早就出家了。【真参实学,】了生死,这四个字可是很重要,不是来听经闻法,像世间人做学问一样的。诸位!来听经闻法,是要得大解脱、要得大自在,才来坐在底下听经闻法。不是把自己搞的很有学问,佛法讲得头头是道,但是,一烦恼来,就被击垮了!【孜孜弗懈,】这「孜孜」就是勤奋的样子;「弗懈」就是没有懈怠。【卒能成就其德业,】「卒」就是最后,最后能够成就他的德业。没有成就,其实写不出这一部《楞严经讲义》的,写不出来的。【光明俊伟,与先哲同揆,】这个「揆」是尺度,意思是:先圣后圣,其揆一也。先圣:以前的圣人,还有现在的圣人,都是同一个尺度的。所以,这个「哲」就是解释作圣。说:与先哲,就是跟以前的圣人是同样一个尺度的,很了不起的!【乡人士皈依座下者,如水趋壑。】「壑」就是山谷低洼的地方。

【比岁卓锡浙东,】「比岁」就是同一年。所以,古德写的这个古文,要是没有一点古文的基础,看起来就会很吃力!这个《楞严经讲义》,义理很深广,文字很优美,(未完)

楞严经 科判与序文05

(在此感恩辛苦为视频编译成文字版的师兄!)

这个《楞严经讲义》,义理很深广,文字很优美,就看大家的程度了!「卓锡」就是安住于。所以,你看看,我们如果文言文不懂,就不知道「卓锡」二个字意思是什么。安住于浙东,【先后住持七塔、天童二寺,法雨覃敷,】这个「覃」,做一个笔记:这个「覃」就是深的意思;「敷」就是散布,这个「佈」左边还要加人字旁,散布,右边一个布。法雨,当然就是指讲经说法了。就像我们讲堂,为什么命名叫做「讲堂」呢?就是讲经说法之堂,就是讲堂嘛!是不是?专门弘扬正法的一个道场。法雨覃敷,【三根普被。】三根就是上、中、下,叫做三根,上根器、中根器、下根器的。「普被」就是不分别的加被,这「普」就是平等;「被」就是所谓的加持、加被,也可以讲教化。上、中、下三根,平等的教化,不分别,都受益。

「余」是指写序文的林居士,【余今夏曾诣天童,】就来到天童寺。【参承道席,是时方演讲《楞严》,】当时候正在讲《楞严经》。【缁素翕集,】这个念翕xī;「缁」就是出家人;「素」就是白衣。「缁素」就是出家、在家,一同集合,「翕集」就是集合。【法师阐明义趣,】义理宗趣。【机辩纵横,】非常有口才,叫做机辩纵横,纵横就是没有障碍。「机」就是非常伶俐;「辩」就是口才。【听者无不悦服!】大家都心悦诚服。

【又以持戒为学佛之要,】戒是无上菩提本,应当一心持净戒。【每反复诰诫而不已。】一而再,再而三,诰诫出家、在家;这个念诰gào,等同那个「告」,没有言部的告,这二个字是一样的,诰诫就是警诫。而不已,「已」就是停止,就一而再,再而三的提醒大家要持戒。【信乎宗说兼通,行解相应,足为学者之模楷也。】就是模楷。信乎,我们绝对相信,圆瑛法师是个了不起的大和尚,怎么样呢?宗说兼通,「宗」就是心法;「说」就是透过文字宣扬正法。无论是经教,或者是心性;「宗」就是心性;「说」就是经教。意思就是:贯通三藏,同时悟明心地;兼通:没有不通的。行解相应,信、解、行、证,行解相应。足为学者之模楷,就是模范,我们小学生,要选出这个模范生。是不是?像师父小学的时候写的这个作文,我们的老师就常常拿起来念给大家听。所以,我这个文笔还不错,还行,不是很好啦,还过得去。

【今上海佛学书局,以法师平生撰著,汇刻行世,】什么叫「汇」呢?就是同类的事物聚集起来,叫做汇,我们说:词汇,词汇,就是分类,分门别类把它归类。所以就是同一类的事物聚集起来,叫做汇。汇刻行世。【征序于余。】「序」就是写在文章的前面。征求这个序文于我,意思就是:请我来写一个序文。

【夫我佛设教,】就是世尊设这个教。【法门虽广,】法门虽然很广。【无非使人解黏脱缚,】注意那个「黏」,我们现在就是被烦恼黏住。「缚」是指贪瞋痴;「黏」是指烦恼。解黏脱缚,就是我们被烦恼黏住了、被贪瞋痴所困缚了,动弹不得,卡在某一种观念里面,接着再来,无量亿劫来的习气难断,所以,虽然听经闻法,但是,烦恼断不了。但是,只要听到正法,一句、一字、一篇、一个典故,都不得了!只要哪一天,于我心有戚戚焉,哇!恍然大悟:原来如此!

我们拜佛拜了那么久、法会参加了那么多次,有没有抓到重点,能解黏脱缚呢?很少!我们法会做多了,有的人变成一部机器,反正就是法会来,就随喜参加,也不错;但是习气、烦恼还是搁着,因为没人讲经说法,自己也不知道回光返照,不晓得佛法是心法。拜佛是为了解脱生死,是得大自在,以佛为榜样,念念提升自己的心境,不是划定一个格式,佛叫你每天这样拜……这样拜,就是要把频率调整跟佛一样,才拜佛啊!你这样拜佛,佛是佛、我是我,那拜佛有什么意思呢?拜佛是要进入平等不二的空性,心性像佛才拜佛啊,就是愈拜愈像佛啊,哪能愈拜愈像魔呢?拜佛是以佛为榜样,调整自己的慈悲喜舍的心,当我们愤怒的时候:佛没有这样愤怒的心。这样我们拜佛才有意义啊!我们一边拜佛,一边起贪瞋痴,那你拜佛的意义是什么呢?

一般人不懂得拜佛的意义,能礼所礼性空寂,感应道交难思议。是不是?这一句会念吗?能礼跟所礼性空寂,能礼的心、所礼的佛,自性本来就是空寂,即心就是佛啊!拜佛如果不懂得这一层的道理,头撞破了、流血,都不知道在拜什么。所以,拜佛在《阿含经》来讲的:礼佛、拜佛不是比丘的重点,这个《阿含经》讲得非常清楚;比丘的重点,在于观照,进入禅定,降伏自我,得大自在、得解脱,这是重点!

那你说:那我们拜佛,不就多余的了吗?还是要拜佛,因为我们还没有成佛啊!恭敬的拜、恭敬的念,听经闻法。师父在强调的是什么呢?拜佛、念佛,是要提升自己的念力、慈悲力、智慧力、愿力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,一直提升,一直向佛的究竟觉迈进,这样才叫做念佛、拜佛;不是等着佛来同情我们,要弄清楚方向啊!我们至诚恳切,同时要一心不乱,你有虔诚心,但是,烦恼很重,感应力不大。我们有这一颗至诚恳切的心拜佛,我们一定要懂得智慧般若的法门,才能够脱黏解缚。因此这一句特别的重要:无非使人解黏脱缚,【明心见性而已。】

【学道之士,真积力久,有悟于第一义谛,】这一段什么意思呢?修学佛道的人,就是学道之士。真积力久,是真的功夫,下真实的功夫,而累积的力量很久了,叫做真积力久,意思就是真修行,不是晃一下骗骗人,是下功夫真的在修行!所以,在座诸位!要把一切伤害你的、毁谤你的、给你痛苦的、给你逆境的,统统要感谢他,因为他就是让你真积力久。你要发个愿,不要被打倒,这个才是大丈夫!

有悟于第一义谛,第一义谛就是究竟一实相。【灵光独耀,迥脱根尘,虽不立文字可也;】什么叫做灵光独耀呢?因为悟了第一义谛,我们的佛性的光芒就显现出来,灵光独耀。迥脱根尘,这个「迥」就是远远的摆脱,叫做迥。「迥」就是远远的;「脱」就是摆脱,远远的摆脱根......根,「尘」就是境,六根对六境引起的种种的痛苦、执着和烦恼,为什么?因为他悟了第一义谛。第一义谛就是究竟空相、平等,无我、无人、无众生、无寿者,只有清净自性在作用。所以,灵光独耀,迥脱根尘,虽不立文字可也。一个大悟的人,不立文字也行,因为佛法是心法。

【其或明宗弘教,】如果要把它转换成语言、文字,叫做明宗弘教,明佛陀的心法,用言语弘传佛教。【发为文辞,】「发」叫做转化,把它转变成文字、语辞。【等身著作,】这个等身著作,意思就是:数量之多,与身体相同的、同样的高,叫做等身。等身就是说:喔!这个著作很多,很多!写得跟身体一样高,表示著作很多的意思,叫做等身著作。【亦可也。】也可以。【何以故?】为什么呢?【此心既空,】我们心既然悟到诸法毕竟空,【则文字与实相,不相违异,】你用文字来表达也行,弘宗演教;要沉默也行,因为大悟就是第一义谛。语默动静体安然,「语」就是说;「默」就是沉默,无论是说跟不说,体安然,这个心悟了第一义谛,本不生,本不灭。语默动静体安然,化为文字也行;沉默也行。

说:此心既空,则文字与实相,不相违异。【故法师愿力宏毅,】「宏毅」就是坚定的毅力,意志果决的样子叫做毅。所以,法师的愿力宏毅,【所至修废举坠,】荒废的把它整修。举呢?我们「举」本来的意思就是说;把它抬高、举高叫做举。「坠」就是怕它堕落。所以,把这个没落的地方建筑完成。修废举坠就是:把荒废的、坠落的重修完整。【钜细靡遗;】「钜」就是大;「细」就是小;「靡」就是无。从来没有遗失,大小不遗,就是大小事都做得很好。【至于挺身卫道,】就是保护佛教。【处事变艰危之会,】「处」就是处于;「事」就是种种。处事变就是处于种种的变化、艰困危险的时候,「之会」就是的时候。【不怵】这个「怵」就是恐惧,一点都不恐惧。【不挠,】就是屈服,挠。这个「挠」就是屈服,不怵不挠,也不恐惧,也绝不屈服。就是做法师的人,一定要很有骨气、很有志气,不恐惧、不屈服,能吃苦。【尤为难能可贵!】

【惟其真理既彻,】因为他大悟了。这个真理既然彻悟了,【应物无方,】这个「应物」就是接待事物。意思就是说:他的做人、他的圆融;「无方」就是没有一定的格子,那么,就是遍十方。所以,出家人叫做方外。所以,师妈往生,我们那个讣闻,是不是?第一个就写师父:「方外男」,我们就是格子以外的。所以叫做破格,突破那个格子,就是出家人,我们不会拘束在世俗的圈圈里面。出家众父母亲往生,就称为方外男。

这个应物无方,就是他这个关系很好,很会做人、很慈悲,不伤害众生,处处都流露佛陀的慈悲喜舍,绝对不拘泥于某一种角度,不会卡在某一种观念,这个叫做应物无方。【虽炽然有为,】「炽然」本身就是火烧得很焰,比喻作世俗繁忙的这些有为法。纵然再繁多,像火在烧的有为法。【而不着有为之相。】所以,修行就是一句重点:但莫住着,就是佛道。不管你做了多大的功德,就是不能住着。所以,虽炽然有为,而不着有为之相。

【故观法师之文,】圆瑛法师所写的。【即事即理,】讲到事相,事相就是种种众多的事相。理就归一,就是无生之理。所以,事就是讲因缘果报,叫做事,缘起的角度叫做事;理是站在性空的角度,缘起就是性空,性空就是不离缘起、不坏缘起,就是即事相就是无生的理;无生的理不坏事相,才叫做即事即理,【圆融无碍。】所以,大悟的人,绝对不会坏事相,他一样对待众生慈悲,有宽恕、有爱心。他不会说,大悟以后,这个人个性古怪,跟人家格格不入,这不叫做大悟,这叫做怪人啊!真正的悟,即事即理,即理即事,大悟是我们内心自己解脱,于佛的心;跟众生相处非常的融洽,因为事就是理,理就是第一义谛嘛,圆融无碍。

【而佛法之体用彰明,】诸位这里,「彰明」就是体、用就显现出来,这里要写十二个字:依体起用,摄用归体,体用一如。这十二个字,就是体跟用最贴切的形容词。依,依体起用,依就是依靠的依,不是一二三四的一;我不讲,很多人会写错,你不要以为底下的人学问都很好,他二个眼睛瞪得很大,笔拿起来一直抄,错很多呢!不骗你的!有的人,讲经说法没记起来,专记师父的笑话。依体起用,依靠不生不灭的清净真如本体,而起这个作用。摄用归体,摄无量无边的用,归不生不灭的体,叫做摄用归体。体用一如,体是真如自性,用仍然不可得,体用本来来自一个心性。

【具可于言外得之。】「具」就是均可以,言外就是弘扬佛法的言谈当中,「得之」就是看得出来,可以悟得出来。这一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?意思就是:圆瑛法师很了不起,他能够即事即理,圆融无碍,而能够依体起用,摄用归体,体用一如,能够在佛法的体用彰明,统统......「彰明」就是显现得非常清楚。从哪里可以看得出来?从在弘法的言谈当中,就可以看得出来,所以叫做具可于言外得之,可以感受得到。

【呜呼!】就是感叹词。【魔说害教,】这个魔说,害了这个正法之教。【鱼目混珠,】意思就是:以假乱真,以伪乱真,鱼的眼睛看起来像真珠,但是,它不是真珠,叫做鱼目混珠,就是以伪乱真、以假乱真。

现在都这样子了,自己称为什么无上师啦;自己称什么活佛啦,都自己称的!反正政府也管不着,佛教也拿他没办法,那就看个人的福报,看你跟到谁啊?有福报的人,就会跟到正知正见、正法、解第一义谛、真如实相的大法师。没有福报、宿世没种到正法的因缘,很想修行,却碰到外道、碰到魔道,而且他认为,这个魔道就是最好的!因为程度不够啊、善根不够,福德因缘完全不具足啊,劝也劝不听,拉也拉不出来,没办法就是没办法!所以,这个是宿世的善根。尤其现在魔说害教,鱼目混珠。

【大法之陵夷甚矣!】陵夷,这个「陵」本来是山的一点点高度,有一点点高度,还不是很高,叫做陵。这高度渐渐被摆平了,「夷」就是摆平了。这「陵夷」是渐渐颓败的意思,佛教正法渐渐颓败。大法之陵夷甚矣,「甚矣」,就是很严重了!我们离佛太遥远了,没有佛的这种大智慧、大神通、大证悟的圣人了。二千多年了,弘扬正法这个责任,就落在比丘、比丘尼,以及护法居士,咱们正法的佛弟子的身上,叫做内弘外护,出家人弘法,在家居士要护法。尤其我们台湾,这三、四十年来的转变是非常大的。三十年前,大家叫比丘尼叫做菜姑,所有的电视、小说,都这样演、都这样写的,受到打击才出家的,所以,大家根深蒂固,对出家人不认识。再来,儒、道、释,大家都拿香的,所以,大家也分不清楚。我们从小也不知道什么叫佛教,像我们家也拜妈祖、也拜观世音菩萨、也拜关公、也拜土地公。然后,我们学校就是会调查说:你信什么教?我们都写:佛教。你们小学时候有没有这样调查?对不对?连拜神的统统写佛教,因为不知道,都分不清楚啊!

所以,这三十年来,师父是怎么用功呢?是怎么样弘扬正法的?在每一个县市,都借文化中心、体育馆,最大的这样子的点,抱病上台,我看到台湾的今天佛教,可喜可贺啊!是不是?以前的外道,力量很强啊,非常的强;现在佛教的力量,在台湾算是最大,单单一个佛教,就有六个电视台。基督教只有一个电视台,叫做Good news,「好消息」,Goodnews,可见政府开始重视这个佛教。三十年来怎么个转变的,我尽一点心力,不敢说功德都是我的,不过,我真的尽很大的力量。

底下,【有如法师言句,引经据论,涵义深广,而归于平实,】就像法师里面所讲的言句,都是引经据论,有所根据的。这个涵义,包含的义理很深、很广的,而归于平实。平实就是一般人能够接受的,而归于平实,就是你生活当中,就可以显示佛法,叫做平实。是不是?你这个佛法讲得很玄、很妙,高不可攀,那大家知道佛法是什么呢?

所以,师父以前喔,我告诉你:我要去中华体育馆,台北中华体育馆那个几万人演讲的时候,都不被看好的呢!我要去台北中华体育馆演讲的时候,佛教界都不看好,尤其北部的,传来一个消息,说:你跟慧律法师讲,他在南部是很有名啦;他来北部,搞那几万人这个大场面,肯定没人!肯定没人啦!就斩钉截铁说:师父到台北中华体育馆演讲,一定没有人来听啦!然后,他们就把这个讯息传给我,说:师父!办不办?我说:办!有把握?有!有信心?有!好!就开始办了。我告诉你:办的时候,第一天满到什么程度?满到那个中华体育馆所有的位子统统坐满,体育馆的底下,打篮球那个地方,坐了六、七百个,都是法师,坐满了。外面还有几千人都进不来!法师!您的意思呢?就开,开大门!统统让他们进来席地而坐,把所有的体育馆走廊、行道,不管通往厕所、哪里,统统挤爆满,外面还有几万人挤不进来,剩下我这个位子没有坐,没有坐人而已。对不对?

第一天一讲的时候,哇!佛教爆炸,四天,没有一天不爆满。外面,我跟他讲说:外面再继续用闭路电视。刚开始的时候,大家就说:哎呀!慧律法师!里面能满都不得了了,还要外面搞个闭路电视?都不相信我的话,不相信我的魅力,都不相信。我说:哎呀!你们会后悔的!他说:师父!您一定会后悔的!到时候没有人的话......我说:没有问题!结果来就爆炸,外面还有好多人都进不来。那时候,还没有建讲堂。佛教从此以后,每一个道场,统统在打八关斋戒,皈依,统统按照师父的皈依仪轨,把佛教整个带动起来。所以,讲到这个地方,我就觉得我的生命很安慰,尽心尽力了。所以,佛教有今天,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的带动起来。为什么?因为师父讲的法就是归于平实,就是你生活当中,就会触动佛法的灵感,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。

【是能灿真灯于既昏,】「灿」就是光耀。「真灯」就是佛智。于「既昏」就是迷惑众生。「是能」就是因此,能够光耀佛的智慧之灯,于一切迷惑颠倒的众生。(未完)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目录链接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01--45目录链接

楞严讲解46:一个人真正落实到修行时,会发现妄念、烦恼、习气很难断

楞严讲解47: 这淫欲心是无量劫来的业力、本能,没有办法掌控住的,所以要保持一个距离

楞严讲解48: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;但是圣人就没有看法了

楞严讲解49: 世出世间法一切成就得成于忍,忍辱远比精进更为重要

楞严讲解50:佛弟子要能稳住自己,从控制情绪做起

楞严讲解51:真正的修行以得三昧为成就之相,一切修行皆是为了成就三昧

楞严讲解52:极乐世界就在现前当下这一念相应的心性里面;离开心是绝对没有净土的

楞严讲解53:唯有修定才是真正“发心修行”、真正开始修行

楞严讲解54:对一切境界心如如不动的人,就是见佛

楞严讲解55:圣人所谓无念是指没有执着的念,不是说完全没有念头

楞严讲解56: 行善不代表修行,修行必须要行善

楞严讲解57:一定要结善缘,纵然没有缘,也不可以结恶缘

楞严讲解58: 如果不舍掉执着、分别,永远没有办法契入佛的首楞严

楞严讲解59:能入首楞严三昧,一切福报统统具足(不须要求,自己来)

楞严讲解60: 外於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;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

楞严讲解61: 直心是不能有虚伪的东西,世间人就是戴着个假面具没办法见性

楞严讲解62:只要有人毁谤《楞严经》是伪经,这个人就是魔现

楞严讲解63:科判就是分段落来归纳判别楞严经,使我们能够提纲挈领抓到重点

楞严讲解64: 示染缘起,遍成轮回;示净缘起、历成诸位!成功与失败,就看这二句

史文章选读集一(新关注师兄点击进入

历史文章选读集二链接(新关注师兄点击进入)

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

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,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

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,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

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

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--80 链接集合

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  历史链接集合

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01--45目录链接

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 

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